青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才之于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性,青岛软件园软件人才实训服务中心(青软实训)董事长刘全给记者算了这样两笔账:

园内企业多招收1人,虽然所花成本大约4万元,但这名员工会为园区多创造8~15万的产值——那么只要实训机构每年为园区输送1000个人,这个园区的服务外包产值就会每年多增加8000~1.5亿元的收入;另一笔账是,园区内每名员工所占的面积约为5~10平方米,若以每年输送1000个人才为准,整个园区将多出租1万平米的面积。

“所以,近几年青岛服务外包产值的增加与人才的增加有很大关系。”刘全说。他所在的青软实训以软件人才实训为核心业务,主要为软件园内的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专业人才。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这些以“理论+实训”为主要培养模式的培训机构,与企业、高校形成合力共同填补青岛服务外包人才的缺口。

政府:人才政策先行一步

“在服务外包产业链中,人才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某种程度上掌控着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一直以来,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外包产业向高端跨越的‘短板’。”青岛市商务局局长孙恒勤对记者说。

在刘全的记忆中,早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服务外包相关政策的2006年,青岛市政府就已经开始引导培训机构在高校中推动服务外包人才储备计划,具体做法是相关政府部门与软件园共同在高校中设立专项资金,增加理工学生的日语课程学习,为对日外包业务储备人才;而在当年《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公布之后,青岛市大力实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万千工程”,制订了“每年培养服务外包人才10000名、软件工程师等高端人才1000名”的发展目标。

“与其他地方相比,驻青高校数量较多,形成教育资源的比较优势。”青岛市商务局副局长邓力告诉记者。

依托教育资源优势,青岛市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7所驻青高校签署共建协议,每年给予100万元课改经费支持,共同培养中高端服务外包人才;引进IBM、微软、惠普、阿尔卑斯、印度SEED等公司与软件园合作设立专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在拓谱学院成立了微软IT学院,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滨海学院分别成立了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有力促进了驻青高校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培训机构:按需培养人才

而像青软实训等一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

在谈到青软实训成立的原因时,刘全说,“当时企业在跟我闲聊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从大学中招来的大学生不好用。而高校那边的反映是企业不接受学生到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里实习。”

在这种情况下,刘全于2006年正式成立了青软实训,通过整合园区内资源成为企业与学生间的一座桥梁。机构的培训规模已从2006年的1000人达到现在的3000多人,并在苏州、大连、青岛、北京成立分公司。

青岛市商务局局长孙恒勤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市已有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20家,其中省级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19家,年培训服务外包人才规模超过1万人。

“我们的培训机构与学校的计算机学院最大的不同在于整个教学计划都是按照软件人才的培养进行搭建。比如,我们同青岛科技大学共建软件工程专业,采取2+1+1的模式,即前两年在大学中接受教育,后两年在软件园中接受培训,使理论教育和机构实训相结合。我们还与青岛的9所院校合作进行课改,将我们的课程植入到大学教育中。”刘全介绍说。

据统计,青软实训学员的专业对口就业达到85%5年间为微软、华为、朗讯、NTTDATA、日立等知名企业输送了3000多名人才。

这种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是韩敬海一直在做的。韩是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所在的这家从事网络信息技术业务的公司与包括山东科技大学在内省内5所高校共同开展了“高校软件外包专业方向校企合作项目”,成为全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另一新的平台。

这一项目的合作模式被韩敬海总结为“121工程”模式,即将本科学生四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1”就是大学一年级以校企合作项目课改基础课程为主,同时加入第二外语课程学习;“2”就是大二、大三两年以课改后的专业课为主,突出外包业务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并强化外语训练;“1”就是学生在大四参加开发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培训,获得多项资格认证,成为企业所需人才。

2009年秋季,这5所高校拿出专门招生计划,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学生共计500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本科层次软件服务外包专业方向计划内招生零的突破。

学校:校企合作内外兼修

学校作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配套方面都纷纷加码。

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商务部、教育部组织《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联盟共同协议》的十所签约高校之一,也是首批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之一。20098月份与青岛软件园共同成立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包括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院长常中华介绍说,学院机房全部仿真企业的工位进行设计,实训工位数有1978个,面积达5110平米。除此之外,学校还在校内建设了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网络技术实训基地、动漫实训基地、物流实训基地等众多现代语音实训室,为服务外包人才实训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

常中华说,为了使培养效果更加明显,学校还与朗讯、海尔软件、日松数码等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93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用于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训。“这也就是我们所推广的2+0.5+0.5培训模式:前两年学习专业课和基础课;用半年时间在校内做实训;再用半年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常中华告诉记者。这种内外兼修的培养在其他学校也都有所体现。

2009年,青岛滨海学院专门成立了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实行“订单式”培养。除了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之外,教务处考试培训中心主任臧月凤告诉记者,学校于2008年正式成立滨海动画工作室,专门承接动画项目,尤其在与上海“红摩炫”动画公司合作共同完成的动画电影“世博冠军湖丝仔”项目中,53名在校学生参与了电影制作,通过引入外来项目实现了学以致用。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培养服务外包类人才的重头。副院长庞善臣表示,学校对于师资建设非常重视,2009年学校支付11万元组织多名教师赴沈阳东软集团进行了SPA培训,提升教师执教水平;此外,与东软、青岛软件园、大连华信等外包软件服务企业或培训机构建立外包人才培养、定制培养等合作关系,直接面向企业培养人才。

青岛拓谱信息工程专修学院则依托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专业优势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成立了青岛拓谱软件有限公司、青岛动漫影视有限公司和青岛谱美知识产权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合资)。学院董事长刘祥国称,公司的运营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提供了实境条件,真正达到了产学训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人才先行的策略、校企的通力合作、培训机构的立体式培养,使青岛服务外包人才的规模、培训实效和体系不断完善。在谈到未来青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标时,孙恒勤表示,到2015年青岛服务外包业务额达到1200亿元,从业人员达30万人以上,千人以上企业50家以上,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50家以上。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