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青软集团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深化合作,打造「企业赋能师资、教师主导教学」的协同育人模式,依托自主研发的U+平台、先进实训设备,并将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深度融入实训全流程,成功支撑200余名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完成产业级项目实训。此次合作成效显著,收获了高校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是全国首批33所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国际化软件人才为目标,在软件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自2017年开启合作以来,青软集团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在新工科课程共建、软硬结合课程研发、项目实习实训等方面成果斐然。今年,双方合作升级,青软将AI辅助软件开发实训站、交通大数据开发分析实训站等先进实训设备及U+平台上融合了前沿技术的产业案例资源引入学院,为其开展项目实训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训引入青软U+平台上《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驾驶小车系统》及《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城市交通时空特征提取及可视化》两大项目,学生们分组挑战,体验从技术理论到落地应用的全流程开发,并应用所学技能拓展创新。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贯穿项目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国产化实践,软硬件结合新突破
在国产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正加速向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转型。

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驾驶小车系统》项目实践中,学生们基于华为Atlas 200I DK A2开发套件与ESP32单片机,完成了串口通信调试、神经网络部署等全流程开发任务,CodeArts在实训中助力学生精准记录自动泊车等功能需求、合理分配任务,还通过代码托管与检查提升质量,助其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关键技术。此外,学生们还基于项目本身进行拓展创新,切实感受到了国产芯片的算力优势。
>> 用数据解码城市脉搏
面对百万级真实的出租车GPS数据,学生们依托Spark/Python技术栈,完成了从数据清洗、OD规律挖掘到动态可视化的全流程开发,CodeArt在实训中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数据处理目标、合理分配任务、保障代码质量与协作效率。通过「真数据,真问题,真解决」的实训模式,他们不仅掌握了大数据处理的核心技能,更通过OD分析和热力图可视化,深入理解了城市交通运行的规律。



青软U+平台作为本次实训的核心支撑,以其强大的功能、灵活的配置和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学习与实践环境。
✅ 覆盖项目开发全流程:平台深度打通华为云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完整覆盖需求管理、任务分配、代码托管与代码检查等企业级项目开发环节。按角色分工实施,过程把控通过U+平台直观呈现,有效锻炼了学生企业级项目实操与管理能力。
✅ 沉浸式开发体验:模拟企业真实开发场景,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运用,提升实践与问题解决能力;
✅ 智能教学管理:教师可实时查看学生进度、代码质量,精准指导项目开发,确保实训有序推进;
✅ 国产信创技术融合:平台与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紧密衔接,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技术能力。


本次实训依托青软自主研发的两大实训设备提升开发效能:
AI辅助软件开发实训站构建起基于国产服务器与国产openEuler操作系统的全面信创AI辅助软件开发技术环境,配套涵盖Java、Python、JavaWeb、敏捷与DevOps开发等完备的教学资源,还提供由产业真实项目转化的项目案例,能够有效支撑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等教学环节,助力学生提升软件开发实践能力。
交通大数据开发分析实训站采用高性能国产服务器,能有效实现虚拟化资源的合理分配,还集成了多种大数据开发分析软件栈,可完整覆盖从需求分析到部署的整个项目开发流程,能够支撑学生扎实掌握交通大数据开发技能。

此次青软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深度合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园到产业的桥梁,学生们在实战中锤炼技能、激发创新。
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为我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兼具技术硬实力与创新软实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迈上新台阶。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QST青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