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经过了一整天的实训项目答辩验收后,为期两周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网上商城项目线上实训圆满结束。
受疫情影响,本次项目实训首次采用了纯线上模式,在学院和青软实训的高效配合下,实训流程顺畅,实训效果良好,为以后的线上项目实训打造了成功模板。
对于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注重实操技能的专业而言,不仅要做到“停课不停学”,即理论课的持续输出,还要满足项目实施层面的需求,即“停课不停训”。
为了保证实训进度,3月2日起,青软实训将原本计划在线下实施的实训项目转移到了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为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114位同学,开展远程实训教学,做到了项目实训的“停课不停训”。
1. 明确需求 敲定方案
线上实训开始前,青软与学院进行了多轮沟通,明确了本次实训的需求,了解了寒假前的教学进度,并细致摸底了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在此基础上,青软为学院制定了《华南理工广州学院线上授课实施方案》,涵盖详细的执行流程、考核规范等,得到了学院的认可,并以此为据展开线上实训。
2. 测试硬件 统一软件
不同于线上理论课的教授,要实现项目实训的完全线上化执行,除必备的教研磨课、调试测试、通知到人等环节外,还要做更多更为周密的准备。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项目实训而言,软件及开发环境就是师生的必备“利器”!而统一“利器”的规格,是实训开展前的一大重点工作,毕竟开发环境的各不相同,会导致bug的花式爆发,严重影响实训效果。
主讲姜交勇老师提前在U+平台上构建了课程资料库,包括配置开发环境的统一要求及指导说明,以及Eclipse、MySQL等软件的稳定版下载链接,由教研小组的老师们跟进学生做开发环境的部署及测试,做到了开发环境的统一。
3. 构建项目 模拟演练
线上实训使用青软实训自主研发的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作支撑,姜老师围绕着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华为软开云,以及J2EE框架技术,在平台上由浅入深地构建了9节正式课程和1节测试课。
其中,测试课程安排在实训正式开始前,由教研组与学院老师组织学生在平台上体验测试课。通过课程模拟,同学们一方面检验了网络及运行环境,另一方面也熟悉了U+平台的使用操作。
4. 吃透理论 实践随行
姜老师构建的9节实训课程,分两周时间,依照先理论后实践的逻辑有序推进。
第一周带领学生复习J2EE框架技术,学习并掌握华为软开云及Git开发技术,以企业团队开发模式熟悉项目流程开发,培养团队的沟通、分工能力,及合作默契度。
5. 学生视角 项目实操
由于是第一次在线上做实训项目,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极高。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每逢遇到难解的问题,都会积极求助老师,而主讲姜老师、助教杜威老师及专业导员都会认真耐心地为他们做解答,时常忙碌到深夜。老师们的专业储备和敬业精神,收获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考虑到学生是线上实训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用户体验最能说明实训效果。在实训过程中,教研组保持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了解他们在使用U+平台做项目实训时的真实体验,确保学生借助U+平台和内嵌的华为软开云顺利完成项目的全流程线上实操。
1)进行项目实操时,可以通过课程回放温习所学,或者在项目指导中查看详细的操作流程,视频或图文,随学生挑选。
2)进入U+平台深度嵌入的华为软开云,根据项目进度,完成需求构建、代码管理及检查、构建、部署、发布、测试等全部的项目开发环节。华为软开云界面简洁、易于操作、功能完善,为学生提供了提前体验企业级开发环境的优秀机会,学生反馈良好。
6. 实时评审 答辩考核
每堂课程结束后,主讲姜老师都会在U+平台上布置相应的作业或实践任务,作为学生当天学习的考核依据之一。学院邓一星主任和秦映波主任高度关注线上实训,并在U+平台上抽检学生课业、监督上课情况。
为全面检验实训效果,3月13日,在学院领导、教务处张莉老师的支持下,青软组织了实训项目答辩考核。以项目组为单位,各组分享了讲练和自选两个项目的成果及所得,并完成了小组互评。学院老师和教研组老师也为各组的表现做了客观的评分。
7. 效果反馈 复用迭代
线上实训结束后,青软做了教学质量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们对青软实训姜老师的授课内容、专业技术、课堂互动等授课质量十分认可,对教研组的答疑跟进也很满意。
学院秦主任高度肯定了此次线上实训的效果:
“比预期中好太多,没想到实训项目也能放到线上来做。”
本次华南理工大学线上项目实训的成功实施,为日后各类项目实训的线上化执行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青软实训将继续发挥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的优势,结合多元化教学场景的支撑能力,发挥企业级项目开发实战环境的优势,持续进行项目实战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迭代,为更多高校的线上实训实践提供全面的支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