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全面支撑青岛大学线上育人工作

青软实训与青岛大学在产教融合领域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沟通。在过去月余的时间里,青软实训的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实践平台等智慧教学产品,为青岛大学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及电子信息学院的多位老师,提供了全面的线上育人支撑,保障了线上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

看似简单的线上教学,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教学本身有着备课磨课、讲解授课、提问互动、作业测试等多个教学环节,也有线上教学、线上实训等不同的模式,这都要借助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这类专业教学平台的支撑,才能收获最好的育人成效。

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的线上教学及实训

 

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的王卓老师在选择教学平台时,考虑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完成实际项目案例的开发,对平台的功能性和专业性要求极高。在经过多方对比后,王老师最终选择了U+新工科智慧云,作为课程的构建、实施平台。

U+平台深度嵌入了华为软件开发云,为线上实训提供了企业级的开发环境。

王卓老师在U+平台上设计了实训项目,在直播授课中详细讲解项目操作要领,并生成课程回放。学生在平台上参考项目指导手册及课程回放,切身体验软件项目开发的实际过程,由浅入深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在U+平台上的学习及项目实训,学生积累了企业级的软件开发经验,为后续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等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让他们的能力进一步向到岗即用靠拢。

 此外,数软学院的计晓斐老师在准备《软件测试》课程时,充分利用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所集成的慕课、直播、题库和实验平台,进行线上授课,实时检查学习进度,统计考勤情况,并带领学生进行线上实验操作,教学有序推进。

 电子信息学院的线上教学观摩及实施

 

由于电子信息学院贺英老师在U+平台上教授的《Java程序设计》课收获了不错的成效,学院特选定贺老师的这门课程作为示范观摩课,学院领导和一线教师均参与了此次观摩。

关于备课及课程资源分享,贺老师会提前一周将课程所需要的教材PDF、课件、源代码、习题和作业等资源上传到U+平台,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在授课过程中,贺老师注重课堂互动,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后,会结合实际的程序在平台上进行演示,在关键点处对学生进行提问,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贺老师介绍说,要利用好U+平台的作业功能,每天布置作业、练习,并根据系统自动批改的统计数据,了解学生对当天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辅导。

 观摩学习结束后,党委书记苗洪丽和院长迟宗涛对贺英老师在线教学效果给予充分评价,要求全院教师认真学习借鉴贺英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组织授课技巧,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也对线上学习给予了肯定评价。学生李聪:“老师讲解非常详细,带着我们敲代码,感觉像是拨开云雾,终于不觉得编程难学了,有了学习编程的动力。”学生杨明杰认为:“U+平台上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视频,通过反复回看,有助于解决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完全弄懂的问题”。

集成电路平台支撑下的双师教学

 

在寻找、对比线上教学平台的过程中,青软实训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实践平台引起了电子信息学院刘涛老师的注意,最终被刘老师选用进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线上教学。

由于逼近的开课时间已不容许做自主建课、平台学习等准备,青软实训集成电路教学团队与刘老师商量后,决定使用U+平台自带的优质课程资源,并启用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双师型育人模式,前期由青软实训的企业老师主讲,刘老师全程跟进、配合讲解,校企老师各展所长,共同把控教学质量,后期则由刘老师主导授课及推进教学。

刘涛老师十分认可双师型教学形式,认为这是“1+1>2”的有益合力:“青软的老师能将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与本课程所学知识点紧密结合,由浅及深,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企业老师有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以后的科研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对于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实践平台,刘老师认为:“平台很适合网络教学,比我自己在用的软件更专业,实名、点名、与学生交流等均可实现;软件平台上有本课程具体的课程内容等,我们可以对上课内容有大体了解,参考这些内容可以做好相关预习工作。”

青软实训坚持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U+新工科智慧云、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实践等智慧化教学平台,是推动新工科建设的科技利器,而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师资优势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则是衔接前沿技术良师助力。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