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AIGC大模型作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AI技术,正通过海量数据训练与多模态交互能力,重塑千行百业的生产范式。
为助力高校教师掌握前沿技术、培养国产化AI人才,贵州省人工智能学会联合青软集团举办「贵州省人工智能学堂|人工智能大模型实践」活动,吸引了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校教师参与,共同探索AI大模型在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在国家大力推动国产化技术创新与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贵州省积极响应号召,通过《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全力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三个制高点。此次活动紧密响应政策需求,引入国产化AI工具链开展前沿技术分享与实战项目操作,助力高校教师突破技术壁垒,将自主可控的AI技术融入教学体系。

贵州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霍雨佳致辞
贵州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霍雨佳在致辞中强调:「此次学堂正是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需求的生动实践——通过大模型技术与传统医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智慧医疗的创新路径,也为高校的学科交叉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案例。」
本次学堂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实践——打造你的专属中医健康小管家」项目为主线,围绕大模型模型架构、预训练、微调与对齐、推理与部署、大模型应用技术等核心知识点展开。参训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亲身感受了大模型在医学领域的技术潜力与场景适配逻辑,系统掌握了ChatGLM3、Qwen等国产化大模型的应用技能,开发出可交互的「中医健康小管家」系统,切实将产业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应用新技术的教学与实践能力,推动AI+技术人才的培养。


青软资深工程师现场指导教学
「通过操作真实产业数据,我们不仅掌握了模型调优技巧,更思考如何将其融入课程设计,培养具备AI思维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参训教师表示。
此外,参训教师还深入体验了青软昇腾自动驾驶小车、昇腾机械臂等产品,并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表示希望将这些前沿设备引入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场景。
青软集团深耕产教融合领域19年,此次与贵州省人工智能学会合作,旨在打破前沿技术与教学场景的‘最后一公里’,为高校教师搭建了掌握前沿技术、探索教育创新的优质平台,也为高校培养适应AI时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创新范式。
「通过提供国产化AI工具链、行业数据集及实战案例,我们希望帮助教师降低高校教师应用前沿技术的门槛,让国产大模型真正成为教学创新的‘工具箱’」。青软集团副总裁李刚介绍道。
未来,随着国产大模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渗透,青软与贵州省人工智能学会的合作也必将持续深化,双方将携手并进,为国产化AI生态培育大批「既懂技术、又懂场景」的种子教师,为贵州省乃至我国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储备筑牢坚实根基。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QST青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