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大会以「新变局 新技术 新机遇」为主题,邀请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以及赵沁平、张尧学、吴建平、沈昌祥、高文、吾守尔·斯拉木、管晓宏、廖湘科、王怀民等计算机领域的院士,联合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多位知名学者带来权威的报告和前沿趋势热点,以国际化的视角,探讨新变局下计算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计算机教育和信息产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研讨教育发展、产学合作、科教协同等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致辞中指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要在新起点上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全面推动高校树立质量意识,抓好根本质量、整体质量、服务质量和成熟质量,掀起质量革命,建成质量文化。吴司长同时提到,产教的深度融合是计算机教育取得的非常好的成绩,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发展快速迭代的特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的互相衔接,为学科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
大会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在致辞中提到,计算机类学科创新人才成为国家的战略性科技人才。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特别是本科生的培养,坚实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熟练的算法编程能力,是今后继续深造的强劲双足。
大会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张尧学在致辞中强调,高校要聚焦国家战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发挥科技创新潜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之前高校相对被动地按照业界需求来培养就业人员,现在要转变为主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引领业界技术革命,实现产业的全面转型和超越。
大会共同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教授吴建平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变革创新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同时后者也将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他强调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系统能力是支撑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基石,是计算机新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实力,也是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关键能力。
如何培养真正适合产业需求的高校人才,是本届大会重点讨论的议题之一,也是青软集团长期以来的实践目标。对此,在19日举办的教指委分论坛上,青软教育研究院院长丁璟做《产教融合的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分享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丁院长提到,要在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这一「高原」上完成建「高峰」的挑战,需要产业与教育的高度配合。青软集团致力于推动教育与产业无缝衔接,将行业领军企业的项目案例、技术资源引入高校人才培养,并基于计算机教育体系平台化的商业逻辑做课程体系的渗透。
丁院长以无人驾驶为例,介绍了青软如何将行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度结合,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最终让教学实践从「仿真」走向现场。智能小车等新工科实训项目在北京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收获了良好的反馈,帮助在校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截至目前,青软已与山东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华为云学院和腾讯人工智能学院等与行业紧密衔接的产业学院。通过「T型结构」的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多场景全栈专业集群。
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也在聊城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部署上线,通过人才培养全记录平台,为教学治理现代化提供保障,为教学过程可衡量可跟踪提供依据。
会议现场的青软集团展区,以OBE理念研发的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大数据实验室等产教融合解决方案吸引了高校ICT专业老师的驻足。平台、实验室深度融合了企业级开发环境和海量真实案例,贯穿大学本科四年的教、学、测、评、练环节,能够为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内容+服务」的有力支撑。
青软集团受邀参加此次盛会,带来了十余年的产教融合成果积淀,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经验与业界分享。未来,青软集团将持续以培养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工程型科技人才为目标,深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内涵建设等,提供高标准的全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