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软集团助力多所合作高校获评省级教学成果奖

青软集团与山东科技大学有长期紧密的合作,近年来,与曾庆田教授团队一起在首批教育部新工科教学实践项目的支持下,深度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并进行实践,共同完成该项教学成果。依托成果理念和核心思想,面向软件开发、嵌入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方向,山科大以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为支撑,把教学资源、师资培养、教学研究、创新创业、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实习就业融于一体,支持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创新创业等提升。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重大科研项目、国家及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针对校内教师工程和产业化经验不足、课程体系更新与技术和产业发展脱节、学生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中北大学经过十余年不断改革创新,构建了 「123」产教深度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提出并不断优化了「3+1」产教深度融合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全过程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打牢山西省信创、软件以及大数据等新兴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根基,创新赋能软件、信创等产业集群,根据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创新链,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生态体系,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是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青软集团是最早与软件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之一。双方自2006年起,陆续展开本科应用型人才「3+1」培养模式实践、双师型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共建等合作,并逐步拓展到中北大学鲲鹏信创产业学院建设、U+新工科智慧云及SaaS版实验室支撑、信创课程改造、基于OBE平台构建人培方案等深度合作。此次获奖的成果,由中北大学与青软集团等企业共同完成。

聊城大学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逐步形成了“11335”计算机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完善一个体系,坚持三个创新,依托三支队伍、搭建五个平台。

青软集团与聊城大学自2011年开启专业共建合作,至今已连续培养11届学生,学生就业质量、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大赛成果突出。同时,双方共同提升教师团队的工程实践能力,共同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已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2项、省一流课程2门、省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学生获得省级以及国家级奖项200余项。

依托青软集团自主研发的「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聊城大学用在线教育平台支撑教学及教学过程跟踪,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将企业实训项目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产业真实需求为导向,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地方高校ICT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过于精细化、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不足,课程体系特色不明显、创新性、高阶性不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脱节、产业企业与高校教书育人割裂等一系列问题,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在山东省科技创新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烟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支持下,鲁东大学通过8门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及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和成果培育,以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突破口,聚能新工科视域下「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实践、能创新 ICT领域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并实施了 「一中心、三融合、六平台一体化ICT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青软集团与鲁东大学自2017年开始开展校企合作,围绕信息工程(智能硬件方向)进行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内涵建设。在新工科专业领域,青软集团和鲁东大学共同实施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面,以教材贯穿项目和实验贯穿项目的「双项目驱动」授课模式为特色,将实验案例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采用授课+实验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在实训方面,以工程型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为依托,采用「Swimming Pool」的实训方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青软集团站在企业端为上述教学成果奖的取得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撑,未来青软将继续助力高校发挥省级教学成果的引领激励作用,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双方借力产教融合创新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