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青软与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AI赋能实战,衔接产业需求」暑期综合实训圆满收官。为期7天的实训中,2022级图灵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专业的261名学生通过「项目驱动+AI工具赋能」模式,沉浸式体验企业级开发流程,实现了技术落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向突破。


本次实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真实场景中的落地应用,依托青软在数字化实训领域积累的成熟经验,定制了两套特色鲜明、紧贴产业需求的实战项目,并创新采用「软硬结合、产学联动」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实战能力提升。
>> 机器视觉驱动,自动驾驶智能小车「跑」出实战力
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驾驶智能小车系统》项目中,图灵班学生以国产Atlas 200I DK A2开发者套件与ESP32单片机为核心硬件,构建了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部署推理的全流程AI开发链条。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们分组完成了车道保持、道路标识检测、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并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拓展了目标追踪、踢球比赛等进阶任务。
项目拓展–智能小车踢球比赛
「项目最特别的是‘软硬结合’——我们既要用Python编写模型推理代码,还要通过Arduino平台调试ESP32的电机控制逻辑,这种跨领域实践让我对AI技术的落地应用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图灵班学生李德杰在实训中提到。
>> AI+医疗,糖尿病预治智能助手构建健康管理新范式
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青软为其量身打造《DeepSeek+Dify智能体开发——糖尿病预治智能助手》实训项目。该项目聚焦医疗健康场景,融合了大模型技术与低代码开发模式,成功构建起集「风险预测、方案定制、医师咨询」于一体的智能管理平台。
项目架构图示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利用DeepSeek大模型,高效完成代码生成与优化,同时借助Dify平台自主搭建知识库与工作流,最终实现了个性化健康管理、糖尿病风险预测和在线医师咨询三大核心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安全专业陈宏博团队在项目中大胆创新,引入AI自动化测试框架Playwright,使得功能测试效率显著提升40%,这一突破性成果成为本次实训的一大亮点。

项目成果展示
实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AI工具深度融入+企业化流程管理」实现能力培养升级:
✅ 智能开发工具全覆盖:学生使用MasterGo设计UI界面、Cline插件调用DeepSeek生成代码,体验「自然语言转功能」的高效开发;
✅ 项目管理标准化:依托华为云CodeArts平台实现代码托管、版本控制与任务追踪,复刻企业级DevOps流程;
✅ 过程化能力评估:每日通过青软U+平台提交代码与日志,教师实时检查编码规范与进度,确保问题当日闭环。
「7天里,我们每天开两次小组会,从需求分析到模块分工完全模拟企业开发节奏,现在我终于明白‘敏捷开发’不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协作方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焦守政说。
实训结束后,所有学生均完成项目开发,其中90%的作品达到「功能完整、界面美观、可实际演示」的水平。优秀项目不仅实现了核心功能,更展现了技术创新:
智能小车项目中,李志铖团队优化了PID控制算法,车道保持精度提升至92%;糖尿病助手项目中,贾文轩团队接入真实医学文献知识库,风险预测准确率提高37%。

此次青软与青岛大学合作开展的暑期综合实训,不仅以「项目驱动+工具赋能」模式验证了AI与软件工程融合的可行性,更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方案——通过真实产业场景锤炼学生的技术实战能力,以智能化工具链构建「知识-技能-应用」的转化闭环。
面向未来,青软将紧跟技术前沿,打造新时代下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实训项目案例,携手高校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更多「懂技术、能实战、接轨产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QST青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