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工程能力——教育部专家卢苇在QST论坛演讲


编者按:201178日,作为2011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系列论坛之一,以“世界眼光看外包、国际标准育人才”为主题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颐中皇冠假日酒店举行。论坛正式启动2011山东省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课改,与会嘉宾就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中各嘉宾精彩演讲整理收录,与大家一同分享精彩。


                                                                             


演讲嘉宾:卢苇,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卢主任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深的研究,卢主任的发言在青岛乃至山东省软件与外包人才培养、软件学院建设方面给大家很大的启发。


尊敬的葛书记,贺院长,各位高校同仁、企业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够参加我们青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论坛,受我们会议主办方的邀请由我来代表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向我们大会介绍一下37所软件学院我们在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做的一些人才培养的改革。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国家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名单(ppt),这37所软件学院里有32所是985学校,有5211学校,在37个软件学院里有5个院士亲自做软件学院的院长,37所软件学院在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课程体制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十年来,我们为中国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卓越工程计划的出台做了很好的示范。

我们37所软件学院在张尧学院士原来是我们高校司司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在总设计师张尧学院士的指导下我们软件学院一批有志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院长,大家共同努力为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示范。

因为我现在兼任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院长,我就以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作为典型案例来介绍37所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的改革。那么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03年,到今年只有八年,在这八年里面,我们进行改革。目前我们整个学院只有一个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是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是软件工程硕士。现在招生规模是在每年招本科生180人,研究生150人,从去年开始招留学生150人,今年招的可能有175人,今年到年底我们有留学生接近两百人。

那么软件学院的改革主要是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刚才在开幕式上我们几位领导都谈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那么我们主要有哪些问题,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这是企业对我们毕业生存在问题的评价:一个是我们的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比较弱;第二个就是英语实用能力较差;第三个就是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脱节。服务外包主要的就是工程能力、英语以及外语的实用能力,因为在我们学院里边主要是英语,在有的学校强调的是日语,像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以日语为专业的培养服务外包,那么针对这三个问题高校对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积极探索改革,我们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第一个方面就是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师管理,同时也有学院聘的企业非事业编,同时我们还有兼职的企业教师,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学院里面有学校事业编制的专职教师11名,有学校聘的专职管理人员有7位,四位院领导加上三位管理人员,一共18个人是学校配置的,同时我们还有学院自己聘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的企业教师,那么我们还有大批兼职的教师,就是他还在原单位上班但到软件园上课,这样的教师有55名企业兼职教师和9名外籍教师,所以在我们软件学院里面把我们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事业编制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在我们学院里面你上课以你的质量,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标准,如何聘请更优秀的教师来学院上课,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不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不管你是哪个企业的老总还是国外优秀的专家,只要我们能想尽办法把你请来,给我们上课培养人才,这是我们的体制。首先在体制上创新,那么这一点国家已经在去年教育部成立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正在推行这种试点学院,下一步高校也要搞这方面的改革,但是我们已经做了将近十年,这十年来,我们做出来的成果大家可以看到,不会因为你只有11个教师就不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所以我们在学校里面我们只有11名学校的专职教师,但是承载1100名学生的培养。

第二个就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面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刚才我们谈到了,如何能培养出软件企业需要的软件工程师,这是我们高校尤其是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总书记在教育大纲上提到要培养人才必须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那么人才模式怎么改,从哪些方面去改革,我们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革:第一个就是培养目标;第二个培养规格;第三个课程体系;第四个是教学模式,还有教学方法和培养途径。从这些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后就构建了一个培养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那么我们进行的改革是首先培养目标,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非常清楚,首先培养的是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从学院成立那天我们定位,我们不是培养科学家,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我们培养的就是为企业所需要的软件工程师。但由于我们学校定位比较高,我们叫精英型的工程师,那么这也与前不久国家刚刚推出的卓越工程师相匹配。

那么精英型软件工程师我们又把它定义为详细的企业所需要的哪些岗位是我们培养的人才,那么,我们培养的是软件企业需要的软件架构师、软件需求分析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产品经理、软件项目经理和软件质量经理,所以把目标定位得很清楚,我们就是培养这种人才,那么按照这个定位来说我们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如何培养,就是我们的培养规格。你要想达到你的培养目标,我们和企业合作,企业需要的人从哪些方面去培养,他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他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能力,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那么我们就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来定义精英型的软件工程师应该具有详细的规格,我们出了一本书叫《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规格》,很快就要出版了。

在这里呢我们定义精英型的软件工程师要掌握十个领域的知识结构,具有十种专业素质和六种工程能力。那么一个人可能有200多种能力,但是在软件企业、服务外包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这六种能力,就是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英语实用能力。这六种能力是软件企业和我们一起来定义的,不是我们学校自己拍脑子想出来的,当然也有学校可能说我们还有其他的能力,但在软件公司看来这六种能力是企业所需要的学生所具备和掌握的核心的能力。

那么围绕着这个培养规格我们制定了我们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的课程体系它不是按照知识传授型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或其他专业,它的课程体系是按照知识传授所要求掌握的课程,而我们的课程是按照企业的需要按照我们培养这六种能力的需要设计的课程体系,他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

根据培养的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里面,在传统的只有实验、实习这两条线里又增加一条线叫实训,就是我们设计了课程实训、学期实训、企业实训,最后企业实习这条实践教学体系。因为我们知道能力不是靠老师课堂教出来的,是用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整个的人才培养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前段时间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讲话中就强调高校一定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在如何培养能力培养,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实践环节。那么实践环节就要通过做中学,通过我们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把原来传统的四年制分成了3+1,就是3年的课程学习,也就是3年的校内学习,最后一年是校外学习,还是学习,不是最后一年去校外工作。我记得03年我们建学院的时候,当时我们学校教务也有其他人说你把大学四年改成大学三年,最后学生到企业去工作了,这是不对的,我们最后一年到企业还是学习,还是有课程有学分,那么根据我们这种3+1的教学模式,我们把教师相应的按照教学模式进行。头两年按照一年级、二年级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理论课由学校的教师来教,那么三年级的课程,专业课程全部由企业教师来承担,那么最后一年企业学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来组成,在整个的4年里面所有的实践环节全部由企业的实训来承担完成。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我们打破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我们改变的是基于项目的教学。我们的课程全部三分之二的课程全部是按照精讲多练,老师讲的内容是书本上的内容,书上有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学,培养学生这种自学能力,所有的课程必须要用实训项目来完成。所以我们本学期一年级的实训,课程实训,学习实训是激发学生对这专业的兴趣和认识;二年级的实训,激发学生对自己岗位的认识,以后干什么;三年级的实训是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提升;四年级的实习是让学生把三年来的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完成最后的毕业设计。所以我们从第四年开始把毕业论文改成设计报告,学生最后一年必须到企业去实习才能完成毕业设计报告,老师不出任何论题。所以毕业设计非常明确就是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企业到底解决什么问题;第二部分你用所学的知识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第三部分结果是什么,必须是来操作并解决问题。所以在整个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是基于项目的学习。

那么在培养途径方面,我们认为能力培养通过做中学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性能力,我们提出有课程实训、学期实训、实习实训和企业实习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那么针对英语的能力,我们讲了会英语的不会计算机,会计算机的英语差或外语差。怎么培养英语,在我们学院里面进行大的改革。我们认为英语的实用能力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要用,用外语来提高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所以我们把大学外语取消了,在我们学院里边我们不开设大学英语的课程,但是在整个大学成绩里面173个学科里面就有12个学分是外语成绩,这12个学分的外语成绩是让学生在每一个用英文授课的课程里面带出来的一个外语成绩,这一个专业课,比如数据结构使用英文来讲的,这门课如果你合格了,那么你就有两个学分的专业课,同时又一个学分的外语成绩。

因为在我们的里面我们有12名外籍专家来授课,全部用英文来讲课,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学生用外语来学外语。我们认为大学英语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所以我们改革。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包括留学生招进来的目的不是为了最终的经济效益,而是通过留学生来带动我们这种外语学习能力,在国际化环境中来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我们所有的教材全是英文的,所有要写的东西或者操作系统、环节以及学习环境全部是英文的,其他所有的课都是双语,在这个学院里面这种国际化的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所以我们提出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是“用中学”。

在整个的质量保证体系里面,传统的质量保证体系使用卷子和分数来评价这个学生是否合格,一门考试老师卷子一出答案一对学生90分就是优秀,但在我们学院里面是不行的。我们考的学生的能力,每门课程包括所有的实践,包括所有的项目用的能力,所以在课程上、组织上所有的课程考试全部是答辩加上做项目来评价对这个知识、能力的掌握。所以答卷开卷考试。学生毕业实习报告的答辩以及最后毕业设计报告的答辩全是由企业来评定的,我们以前都是老师自己培养学生自己来评价学生是否合格,现在不是。我们自己培养,在最后一年答辩全部由企业专家来进行评价,这是我们改革的第二方面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第三个方面的改革就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今天我们来了很多企业界的朋友,现在的校企合作是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我们也管他叫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那么企业看重学校的学生,高校看重企业师资和丰富实习机会,所以这种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我们总结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校企合作共建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个就是校企合作共同来设置课程体系及大纲,课程体系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每年课程都有微调;第三个校企合作共同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第四个就是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采取订单式的,这个班全部由我来培养毕业以后全到我们公司来工作,那么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

大家看一看,如果企业能够全程的参与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从课程设置,甚至到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我们的授课教师,到我们的答辩环节到我们的实习实训,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符合企业的需要。所以未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是不能离开企业的,必须与企业共同合作。企业要想得到合适的人才,要得到需要的人才,那么你就要提前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所以现在有很多跨国公司包括微软、IBM这种国外大型公司都是免费到学校培训师资提供课件,提供课程,尤其他有前沿的课程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先送给高校,让学校、学生来掌握这个技术,使之一毕业的时候马上到公司技术岗位上工作。

那么在国际化方面呢,我们努力实现五个方面的国际化,就是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管理国际化、学生生源国际化和学生培养国际化。

那么我们经过这四年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我们到今年已经连续六年的就业率是百分之百。我们现在追求的是就业质量,我们的本科生平均薪酬是8500,研究生平均薪酬是12000,所以在就业质量上怎么来提高,怎么让学生每年的工资有百分之二十的增长,我们已经有百分之六十的毕业生成为卓越精英型的软件工程师。

那么在教学改革方面呢,我们学院在09年我们在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上获得第六届国家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那么在质量工程建设方面我们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所以教学成果除了国家级名师我们没有其他的我们全都有了。所以一个学院不在于人少,而在于如何定位办学,所以十年的改革我们始终坚持着教育创造学生价值,谢谢大家!

 

滚动至顶部